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松山湖”)作為廣東東莞這座製造業名城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一直被外界寄予厚望。近年來,隨著東莞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推進,松山湖能否成為東莞實現高水平崛起的引擎,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科技創新人才引進見成效
自2001年成立以來,按照建設東莞“科學發展示範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和“科技創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的定位,松山湖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成效顯著,產業聚集水平、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2013年,松山湖創新招商引資模式,積極推進市場優質中介招商、境外駐點招商和基金公司捆綁招商,全年共與285家企業簽定合作協議,協議投資總額183.4億元,其中包括記憶科技、大疆科技、紅珊瑚藥業等總部型或行業龍頭企業。重大項目建設方面,松山湖也取得新突破,華為二期、中科科技等13個市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5.5億元,成功推動科旺、長盈、遠峰等16個項目竣工,中國電子、宇龍研發、創意谷等21個項目全部動工。
目前,松山湖已擁有華為、聯勝科技、中集集團[ -2.04% 資金 研報]、宇龍通信、易事特等1000餘個優質項目,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4家,擁有19家創新科研平台,2家國家級孵化器。2013年,松山湖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3543件和1523件,分別同比增長38.78%和20.59%。
在科技創新的帶動下,松山湖人才引進方面取得了新發展,匯聚了高端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現代服務業等高科技產業人才,2013年,成功引進香港科技大學汪滔的大疆創新科技團隊,東莞國富孵化器公司、由劍橋大學熊卡博士為帶頭人的諾維新材料團隊,光纖廣域監控設備研發及產業化創新團隊,東陽光科研團隊及東莞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團隊,累計引進廣東省科研創新團隊15個,佔廣東總數近20%,累計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10名。
松山湖之所以會受到高新技術企業和高端人才青睞,與松山湖科技創新氛圍及全方位的政府服務分不開。隨著高新技術企業不斷進駐,松山湖著力打造服務型政府,在出台“松湖十八條”科技創新政策的基礎上,制定“揚帆起航”等4個配套實施辦法,積極幫扶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解決融資難題。
松山湖探索設立新型金融機構,支持東莞銀行、浦發銀行[ -0.80% 資金 研報]、廣東南粵銀行在松山湖設立科技支行;參股創業投資基金,推動VC和PE發展。出資設立了5個引導基金,累計引進28家股權投資機構,成為東莞股權投資基金最集中的地區;引導金融服務投向創新型中小企業,設立5000萬元的風險補償資金池,專門用於補償金融機構開展貸款投放、貸款擔保、融資型保險等科技金融業務可能產生的風險;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易事特1家企業在創業板上市融資,百大新能源公司等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實現建園以來自身培育企業資本市場上市零的突破。
四大平台建設快速推進
2013年,是松山湖創建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的改革創新年,松山湖以重大平台建設為抓手,快速推進各項工作,建設成效顯著。
大學創新城通過集聚國內知名高校優勢科系和重點項目的創新資源,發展科技服務業和創新服務業,促進科技資本、金融資本、土地資本的融合發展,將打造成東莞新一輪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去年,創新城成立了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主體,並於9月已經正式動工建設,截至目前,已經引進了東莞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創新中心、華南協同創新研究院、東莞暨南大學研究院、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東莞同濟大學研究院等5家大學研究院。其中,華南協同創新研究院和清華大學東莞創新中心分別已孵化3家和4家企業,並都有多個項目正在洽談中。
台灣高科技園是廣東省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省重大平台,聚焦生物技術產業和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產業,通過探索兩岸同胞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五個共同”開發模式,力爭實現“五個集聚”,即政策集聚、高新技術集聚、高端產業集聚、人才集聚和優質精品集聚。2013年,台灣高科技園全面推進育成中心二期、生技大廈、人才公寓、市食藥檢測中心、台商俱樂部等多個項目,已完成30餘項工程,累計引進聯勝科技、合泰半導體、晶宏半導體等優質項目60餘個,協議引資額達170億元。
東莞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合作基地是廣東省生物技術產業重大項目聚集區,基地以生物醫藥為主體,重點發展新藥及生物仿製藥、先進醫療器械與設備、基因產業、中藥研發、健康產業及生物服務業等。2013年,基地引進紅珊瑚藥業等22個生物技術產業項目,協議投資額約43.53億元。為促進莞台合作,基地全面啟動重磅項目“莞榕計劃”,由廣東省政府顧問、聯電集團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先生牽頭,組成轉移平台公司,協助引進台灣優秀生物技術企業落戶發展,快速將基地打造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創新生技產業集群和全國知名“藥港”。
中以國際科技合作產業園是廣東省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的重大平台,被國家科學技術部認定為“國家水處理技術國際創新園”,將採取產業集聚型的發展模式,推動中外合作示範項目,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建立產業引導基金,設立專業孵化服務,開創可以復制的商業開發模式,打造東莞科技金融和產業融合的樣板園區。產業園首期以水處理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切入點,去年,已投入1.2億元建設資金,全面啟動一期開發建設,並積極推進中以合作項目對接,已經引進了中以聯合知識創新中心和以色列國家水務集團等18個以色列入園項目。
八大計劃提升松山湖綜合排名
2012年,東莞市政府頒布《關於把松山湖高新區建設成為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的若干意見》,提出將鬆山湖高新區建設成為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力爭到2016年,完成建設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基礎性工作。到2020年,建設成高端人才薈萃、創新創業活躍、產業集群發達、新興業態興旺的科技創新之城,成為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松山湖站在了發展的新起點。
在新的發展時期,松山湖將以珠三角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核心載體和莞惠深區域創新體系戰略樞紐為定位,力爭至2016年,成功申報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提升松山湖在全國高新區的綜合排名,與東莞在全國大中城市的地位相匹配。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接下來,松山湖將實施創新型企業打造計劃、校地合作改革推進計劃、金融工具箱打造計劃、孵化器能力提升計劃、科技政策優化計劃、科技行政體繫再造計劃、“一區多園”聯動戰略計劃、創新人才引進培育計劃等八大計劃。
通過實施創新型企業打造計劃,松山湖將加大對創新型企業的引導和扶持力度,進一步優化創新環境,推動創新型企業在創新投入、創新管理、創新能力、創新產出等方面提高水平,引導創新型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培養科技創新團隊。
通過實施校地合作改革推進計劃,松山湖將積極探索有利於科技平檯面向市場開展科技開發、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大力推動現有公共創新平台管理運作機制、投融資機制等改革創新等。
通過實施金融工具箱打造計劃,松山湖將支持商業銀行在園區設立新的科技支行;借助廣東省粵科金融集團,發展以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小額貸款、融資擔保、保證擔保為主要金融工具;大力發展股權投資機構,推動更多創投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落戶高新區;鼓勵孵化機構以“孵化+創投”的模式,與民間社會資本以“聯合投資”的方式,打造孵化基金和種子基金等科技金融工具;加大對上市後備企業的培育力度,支持主營業務突出、成長性好的企業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
通過實施孵化器能力提升計劃,松山湖將加快大學創新城、台灣高科技園、兩岸生物技術合作基地、中以國際科技產業園四大平台發展。加快創新城基礎配套建設,加快完善運營機制,加快組建運營主體,努力促成首批進入創新城的創新科研平台早出成效、多出成效,盡快打造成為全國校地合作示範區;進一步完善台灣高科技園及兩岸生物技術合作基地5—10年發展規劃,加快載體和配套建設,加大重大項目招商力度,盡快打造成為粵台產業合作示範區;加快中以國際科技合作產業園與以色列在科技合作、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等方面的合作,積極爭取一批優質項目盡快落戶。
通過實施科技政策優化計劃,松山湖將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減少財政資金直接扶持項目的比重,盡可能通過財政、金融、投資相結合的方式撬動民間資本支持科技創新,解決資金鍊、項目鏈、創新鏈相匹配和對接的問題。
通過實施科技行政體繫再造計劃,松山湖將探索“大部製改革”,精簡機構設置,優化松山湖各行政部門職能。採用公司化運作,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通過實施“一區多園”聯動戰略計劃,松山湖將在市政府和各相關職能部門指導下,通過與專業鎮、中心鎮、水鄉片、生態園、虎門港等區域聯動,通過在前沿科技、新興產業、科技金融等領域的深化合作,形成園—鎮協同發展,發揮松山湖輻射帶動作用。探索“一區多園”發展模式,帶動松山湖新一輪的大發展。
通過實施創新人才引進培育計劃,松山湖將藉助東莞市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區、東莞市留學人員創業園、博士創業園等多個市級平台,加快人才載體建設,重點引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緊缺的高層次人才,積極引進國內外高水平科研創新團隊、高層次人才到松山湖創新創業。
近年來,松山湖的穩步發展,為東莞乃至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發揮了引擎帶動作用。而今,這個環境優美的國家級高新區,不斷實現自我突破,又朝著創建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的目標穩步邁進。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