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2年11月24日】(主持人:楊少玉)節目時長:53分17秒
展望生技產業 專訪:互貴興業 郭加泳 執行長
電台收聽連結:https://m.soundofhope.org/post/674058
主持人:從2020年以來這三年壟罩在COVID-19疫情中,大家每天談論口罩、測試劑、疫苗,醫療跟生物科技成為炙手可熱的產業,今日很榮幸邀請跨國生物科技公司執行長郭加泳 (Michael) 到我們節目中談一談對生技產業的展望。
主持人:從COVID-19疫情開始這三年來,您覺得是不是使生技或生醫產業帶來很大的變化呢?
Michael:這三年來改變最大的是每個人在對外出行的影響,這也會造成醫療行為的改變,比如說過去我們覺得有什麼問題都需要到醫院做檢查,但是因為COVID-19疫情所以很多的檢查可以在家裡執行,再回傳結果給醫院或家庭醫生進行簡單診斷,過去在電子或是醫療器材的行業一直想要推動這樣的變革,但是受到很多阻力,因為此次疫情讓醫療行為做了很大的改變,我覺得這是對醫療器材相關的行業,特別是遠距監測、監控相關產品產業都有非常大的成長。
主持人:您本身的公司有投資製造醫療器材,對這方面的改變有很大的體悟,像我本身可以看到以前都必須到醫院去,現在變成在家進行檢驗再把結果回傳給醫生。
Michael:是的,這很多東西變成可信性變高,那因為COVID-19疫情,所以醫生自判讀上比較能信任醫療器材所反饋的數據,某個程度上顯示科技的產品跨入傳統醫療器材行業後,所造成一個很大的產業變革,我覺得對社會大眾及產業發展都是良好的現象。
主持人:您談到這個我覺得很有趣,有關科技的產品跨入傳統醫療器材行業後,所產生的一個生態衝擊再加上COVID-19疫情環境,那對科技業來說,因為科技業一直都是在找最有成長性的產品,例如電動車,那您認為未來還有什麼更熱門的? 您覺得生技產業會是另外一個高速成長的年代嗎?
Michael:我們看到這個行業的發展,是因為我們發現很多的創業家進入這個領域,我們在成立互貴興業之前,主要是作天使投資跟創投為主,我們看到很多創業家從科技產業跨足到醫療電子這個領域來,整個社會及整著產業的變革大部分是創業家在推動,看到這麼多創業家投入,加上台灣的創業家加醫師結合一起往這個方向發展,這是兩個跨領域他們整合發展新的趨勢,過去這幾年的成長也都非常快,也證明這個趨勢是正確的。
主持人:我在看您公司的介紹中有提到創辦人除了您是共同創辦人之外還有之前是聯電的榮譽副董事長也是創辦人,那就剛剛你說的,就是過去你在半導體也有很豐富的經驗,然後現在你有看到這幾年來有大量的電子業的人也投入這個生技產業,就你的觀察是因為這是兩個行業怎麼樣結合、結盟? 那你看到電子業人士投入對於這個生技科技產業帶來什麼樣巨大的變化呢?
Michael:十年前剛開始看到時是把電子產業輕量化、省電微型化、穿戴式的這些設計做一個比較微型化的改善,把一些傳統我們看到這種推著走的那種機台或是固定式的大型的機台,因為他都比較傳統的設計,那因為半導體的進步,很多的模組也微型化,所以很多的產品就因為這種微型化電子工程師帶入之後,就把一些東西變成是可攜帶或者是說比較便宜,那也能夠將這種可攜性比較便宜的一些設備,擴展到更多的對病人的檢測照護的一個場域去,比如說以超音波 (超聲波) 來講,傳統都是比較大型,在醫院看到都是有護理師、護理人員和醫師推著走的那一種機台,但是因為你把整個的半導體還有整個模組都能夠微型化之後,那其實已經做到類似一個iPhone大小,一個手持式的一個超聲波,這樣的超聲波就不需要說有一個很大的設備,要讓這個護理師推著到處走,因為變成插在醫師的口袋裡頭他就可以到處去看,因為他可以他還到處去看你就會想像到他會有很多的應用場景,比如說醫生到比較偏鄉去義診,那他就帶著這個就可以去,甚至說我們講說像有戰亂發生或者說比較嚴重的疫情等發生或者是一些車禍事故的現場,那其實他不用推這麼大的車子,就是帶這個手持的東西就可以到現場直接做診斷。那非常多類似這樣的這種電子的產品介入到傳統的醫療器材領域之後,讓傳統的醫療器材變得更智能化、更輕便、更攜帶方便,那就會造成整個產業的變革。
主持人:您講的這個例子非常有趣我自己完全不知道有這個變化,但是您剛才在提的時候,我就想到很多年前,我是到美國參加有線電視的一個會議,那時候還沒有iPhone,但是那時候很多有線電視業者在談以後大家可以用手機看電視,然後我就覺得這個想法也非常有趣,但我完全想像不到,因為現在我們在手機上看看電視根本就是家常便飯,那你現在講的讓我想起那個時候我聽到那些有線電視有講說用手機就可以做事情我覺得很有趣。
Michael:像手持式超音波的應用,台灣很多我們講養豬的那個老闆他們現在都在用,因為那個母豬生小豬的時候,就是跟人類媽媽懷孕的時候,你要用超音波去看到底懷了幾隻小豬,然後大概多大、預產期多久?過去傳統沒有這種手持的東西,他推的那個東西進到豬的養殖場地,其實非常的不方便,因為有這樣的東西他就會產生新的應用出來,那其實在我們現有的客人當中,除了人會用到之外,經濟類的動物也會使用到。
主持人:這個很有趣,確實生物科技的應用是很多的,前一陣子我就看到也是台灣農業的應用生物科技去監督作物的發展情形,已經不派人直接去看現場狀況,有一個監測計,在家裡看一下手機就可以知道他今天的狀態。
Michael:像剛剛提到的場景應用甚是可以放很多的這個大數據進來,比如說一個500張或1000張以上的這種醫學的超音波影像或者是那個錄影的診斷超音波影片,其實開始進到那個人工智慧的學習之後,其實還可以協助使用者做判斷,所以這些的應用都是因為一些傳統的醫療器材做不到這一件事情,那我們把他導入之後就會更有一個價值的提升,我覺得對使用者來講或是對病人來講都更大的一個價值提升,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因為我們公司的定位是做醫療器材的CDMO,所以我們的客戶非常多,有各種不同應用我們都可以看得到,這個很有趣。
主持人:歡迎回來財經小籠包,我們現在為您邀請到節目來分享的是跨國生物科技公司執行長郭加泳Michael, Michael剛才你提到的那些具體的例子我覺得很有趣,但我想還就是再跟你請教,生技產業你說吸引大量的電子業的人加入,看好這個產業,我想問是不是也跟人口的結構改變有關,因為包括了美國、歐洲、日本、台灣、大陸都出現的人口老齡化的這個現象,你覺得這是不是也帶來這個生技產業的一個環境的商機?
Michael:是的,除了科技進步外還有最重要的驅動力是嬰兒潮世代,定義大概在二次大戰之後,大概到1964左右那段時間,就過去這個1945結束到1964大概是20年之間出生的人,應該都是60歲或是60歲以上,那一般來講在定義這個人口的結構上,有的都已經退休甚至都已經進到養老的一個階段。那加上嬰兒潮這一批成長的人,他們年輕的世代,您可以感覺過去他們從推動微波爐、電視等各種的變革。其實都是因為這個嬰兒潮世代的人口所以造成的它非常龐大的一個市場需求,那因為人口年齡的這個驅動,他其實是一個不變的一個大趨勢,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當人口老化70歲和60幾、80歲的人口越來越多之後,屬於這種長期照護健康監控或者是治療檢查檢驗,甚至我們提到的一些養生村裡用的很多食衣住行育樂,其實都會跟這些相關,那商機是非常龐大。
主持人:嬰兒潮他從一出生到現在他們進入退休的階段,他們在每一個生命週期裡都產生劇烈的扭曲,包括所有他們跟他們人口結構有關的所有的事情,例如他們在唸書的時候全美就開始一直在給學校擴建那個教室,像現在學校可能太多了,所以現在還可以跨區去唸書,就是因為嬰兒潮世代,然後後來進入了市場就業後,包括後來他們買房子進入他們3、40歲的那個壯年時代,也帶動了美國房地產的蓬勃,所以就像你講的,他進入了他退休階段已經需要大量醫療的這個階段,也會帶動這個整個生技醫療產業的一個發展,我可以看到這個扭曲的狀態會繼續出現。
Michael:彼得·杜拉克的書有提到人口結構趨勢是產業的變革很重要的原因,而且可能是個最重要因素之一,因為代表一大群有龐大消費能力的人口,再加上到了一個年齡之後,其實他手上的資產或是他的資金的配置有時候是比年輕人他可動用的更多的,所以相對就是說大家總是會照顧自己的身體,所以也許不一定要買最好的iPad或者是iPhone,但是醫療的東西可能要用最好的,我們常舉例說某個產品是植入到你身體裡,那到醫院去醫生跟你說要用這個產品1000美金、2000美金或是你要用這個5000、6000美金的,很多人考慮要用貴一點,沒有說要選擇便宜的,還是會有考量自己身體的需求,所以就會造成這個整個產業的一個成長。
主持人:那我們來談談這個生技產業的聚落,因為在灣區,就是矽谷,他有各式各樣高科技的聚落,那就您的觀察灣區這邊,我知道是在南舊金山市那邊有一個生技產業的聚落,大概聚集了超過200家的生技公司,那你自己在灣區,您在美國、台灣、中國都有分公司,怎麼樣觀察就是不同地區現在有這麼多人投入到生技的產業,然後這些不同地區的生技公司的聚落現在有沒有形成? 比如說台灣之所以可以製造這麼大量的就是65%的半導體是由台灣製造,因為台灣有形成半導體的這個產業聚落,那你觀察著不同地區生技產業地產業聚落目前有形成嗎? 你怎麼觀察?
Michael:這個是很好的問題,我們公司在做業務發展時,一定要去找到比較多的聚集的公司,就是我們的客戶的所在地,才比較容易去爭取到我們的客人。那我們廣義講生技產業其實分門別類非常的多,比如說很多做新藥開發和做學名藥開發之類,因為我們做的是Medical Device,所以我們就會特別看重的是說Medical Device這個領域裡,到底他的聚集、聚落的創業家大約都在什麼地方,因為Medical Device本身還是會比較偏重把硬體或者是說有一個檢測的東西配一個AI的一個運算的軟體,所以這部分我目前看到灣區來講就不一定是在南舊金山的地方,因為那邊可能是新藥開發相關的會比較多,如果以美國目前看到比較大的聚落包括整個灣區都有分佈不同的Medical Device的公司,那南加州,像爾灣、聖地牙哥或是休士頓、波士頓等,但以我們公司的一個觸角還沒辦法觸及到那麼遠的地方,所以除了美國那邊,其實在亞洲,特別說台灣這邊像竹北生醫園區或者是南港的生醫園區也都聚集非常多的醫療器材相關的公司,其實都非常的多。
主持人:您過去在半導體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後來你剛才有提到說你跳出來去創投就開始開疆闢土,那我比較好奇是在公司裡工作其實是很安逸、很舒服,什麼樣的原因讓你會想要跳出這個舒適圈,跑到創投因為創投畢竟是要衝鋒陷陣,是什麼原因讓你跳出這個舒適圈呢?
Michael:這個問題也很有趣,我本身自己也是想創業的人,所以當我在我在聯電工作的時候那有比較多的機會可以接觸到外部相關的合作夥伴,那我就會盡量往外去接觸,那我最後會到創投來就是因為過去聯電在做Foundry的時候會有很多跟矽谷或台灣創投公司合作的機會,有蠻多新創的公司會來跟我們做Foundry的合作,是因為這樣我比較了解在創投這個領域他們大約在考量的點是哪些? 所以那個時間點我的感覺是剛好有人找我,那我也想要多了解未來創業然後跟募集資金或是跟創投合作要怎麼去進行,所以我就離開到創投這個行業來,純粹只是這個因素。
主持人:那我們聽眾也對創投有興趣,你要不要對這些對創投有興趣的人給一個簡單的建議,究竟什麼讓人適合? 因為你也過了很多年了,可以給他們什麼簡單的建議就什麼樣的人才適合和什麼樣不適合?
Michael:只要有一點科技背景的其實都會蠻適合,因為一個創投的領域其實範圍很廣,最重要是說你本身不管學校畢業後在工作領域上他累積的這些專業知識和人脈,那個部分如果你跑出去做創投和做天使投資的時候,那個是你跨出去會比較能夠站得穩的一個領域,之後透過這個站出去的第一步腳之後再陸續觀察其他可能跟這個有一點相關的領域的投資這樣的話比較不會踩空,比較不會說對那個領域不是很熟悉然後就投了很多錢下去,最後無法撤回,因為這種屬於天使和創投投資不是像買賣上市公司股票我看壞我明天就賣掉是不行的,那個有時候投資下去可能就會有3年5年甚至7年、10年的可能性,所以一定要試著自己比較熟悉的領域然後再介入這個投資。
主持人:謝謝Michael,祝大家明天感恩節快樂
Michael:祝大家感恩節快樂,謝謝。